长明灯为什么不熄不灭?美国学者研究多年,大胆推测其中关窍
很久以前,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家庭里,父母为儿子娶了一位才智出众的新娘。婚礼结束后,宾客们陆续离开,新郎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妻子,然而他却被关在了洞房门外,怎么也进不去。新郎焦急万分,敲了敲门,问道:娘子,有何指教?新娘在门后忍不住笑了,故意出了一道上联,要求新郎对下联。
新郎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下联,新娘便说:今晚若你答不出下联,那你就别进门了!新郎急得不行,便跑去向朋友求助。朋友听后,沉思了一会儿,然后表示:你先想一想,我出去一趟。说完,他便走到新娘的门外,巧妙地对出了下联。新娘高兴得打开了门,吹灭了房内的蜡烛,把他拉进了屋里,共度良宵。
一、长明灯的由来
到了半夜,新郎仍在朋友家里苦苦思索,想要对出下联。朋友回来了,把下联告诉了新郎,并催促他赶紧回家。新郎满心欢喜地回到洞房门外,顺利地对出了下联。新娘却疑惑地问:你不是刚才已经对出下联了吗?新郎茫然地答道:没有呀,我刚才才回来!这时,新娘如遭雷击,才恍然大悟,原来自己错把朋友当成了丈夫。
第二天早上,新娘因羞愧万分而上吊自尽。新郎愤怒至极,便去县官那里告状,控诉朋友侮辱了自己的新婚妻子。朋友则一脸无辜地辩解:她把灯吹灭了,拉我进来,还以为我是她的丈夫,我也没办法呀!县官听了非常愤怒,认为朋友不仅占了人妻,还颠倒黑白,最后将其判处死刑。
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,县官下令规定,结婚的新人必须在洞房里点亮一盏明灯,而且整晚不得熄灭,以免新娘认错夫君。于是,这盏常亮不灭的灯,被称作长明灯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长明灯也承载了人们对长寿和不朽的向往。
古代的帝王们对于长生不老有着无比的渴望,尽管他们尝试过无数仙丹,依然无法避免衰老和死亡。于是,他们将希望寄托在死后的安逸生活中,纷纷在生前修建豪华的陵墓,然而陵墓终究只能埋藏在地下,无法逃脱黑暗与寂寞。为了让地下的地宫与生前的宫殿一样明亮,许多帝王要求在地宫中点亮长明灯,以此照亮幽暗的墓室。
据文献记载,长明灯之所以能长久燃烧,是因为它的油料来源于一种名为人鱼膏的物质。传说中,由这种人鱼膏制作的长明灯,能够燃烧上百年而不熄灭。
二、长明灯的真相
虽然古籍中有关于人鱼的记载,但至今没有人真正发现过人鱼,这使得人鱼膏制作长明灯的传说变得扑朔迷离。关于长明灯是否真的能持续燃烧,科学家们也一直充满好奇与探索。事实上,一些被打开的帝王墓室中,确实能看到微弱的烛光,那正是长明灯在燃烧的迹象。
美国一位名叫西蒙·艾克菲的物理和化学老师,对长明灯非常感兴趣,花费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进行研究。在经过三百多次实验后,他大胆推测,长明灯的燃料可能是白磷。白磷的燃点较低,能够在常温下自燃。
对于长明灯在地宫中是否能不熄不灭,西蒙认为不太可能。因为灯芯的燃烧需要氧气,而地宫封闭,空气不流通,所以长明灯自然不可能持续燃烧。至于为何进入墓室的人能够看到燃烧的长明灯,他的解释是,当墓室被打开时,外界的空气进入了地宫,温度和氧气充足,从而引发了白磷的自燃现象。
西蒙的这个推测被认为是最具说服力的解释,后来考古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。1956年,中国发掘了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,专家们进入陵墓时,发现了几个巨大的瓷缸,缸内盛着淡黄色的液体,里面插着灯芯,正燃烧着。专家们震惊于这种巨大的长明灯,并激动地将液体样本送去检测。
在此之前,考古学家根据古籍记载认为,制作长明灯的材料是鲸鱼油。因为鲸鱼常见,且鲸鱼油的性质也符合长明灯的需求,因此他们希望检测结果能确认是鲸鱼油。但最终,检测结果令专家们感到失望——这些淡黄色液体竟然只是普通的蜂蜡。蜂蜡是工蜂分泌的脂肪性物质,古人将这些物质收集后,制作成蜡烛。
蜂蜡具有耐高温、燃烧时间长的特性,并且在阴暗的环境中能够长期保存。因此,只有富裕的上层社会才有能力使用蜂蜡制作长明灯。专家们进一步研究了长明灯的灯芯,发现其中含有白磷。古人为了让长明灯不熄不灭,的确花费了不少心思。
专家们通过实验发现,如果将墓门关闭,墓室内的氧气减少,长明灯的光亮便会逐渐变弱,最终熄灭。但一旦墓门打开,空气流入,温度升高,白磷便会重新引发燃烧。由此可见,长明灯并非永不熄灭,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,才会出现持续燃烧的效果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