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猛将吕布用的真的是戟吗?
熟悉古代骑兵战术的人都知道,重骑兵,古代也称甲骑具装,主要使用长柄武器,身披重甲,负责正面冲击敌人;轻骑兵主要使用弓箭,负责机动中发扬远程火力。两者互相分工配合,无往不胜。
而吕布作为一名出色的“骑射手”,使用长柄武器的机会自然不多。在史籍中简短的记载了吕布和郭汜的一次单挑,明确记载了吕布用长矛刺伤了郭汜取得了胜利,成功用个人武艺换取了双方罢兵的结果。
但是这里也能看出长矛并非吕布所擅长,马上使长矛,重在一个精准,一击致命,方为高手。而吕布只是将郭汜刺伤,而很快郭汜的左右随从就成功地将郭汜营救,可见郭汜受的也并不是重伤。
在这之前,吕布还曾经“手刃”刺死了董卓,史书明确说了“刺”,使用长矛的可能性也比较大。
既然史籍里明确说了吕布用的是矛,那么,为什么小说演义中的吕布是使用戟的呢?总要有个原因吧?
的确,《三国演义》七分真,三分假,说吕布使用戟,还真有依据,只是吕布用的戟,在今天看来绝对属于奇门兵器,和后世常见的戟极为不同。
《三国志》中曾经记载,吕布曾经让陈登去曹操那里求官,结果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,一气之下,“拔戟斫几”。直接翻译为白话文便是:拔出戟砍了桌案。
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,只有“拔剑”、“拔刀”的说法,戟作为一种长柄兵器,怎么会用到“拔”这个动词呢?吕布当时正在生气,一定是坐在桌案旁边,随手抄起家伙就砍了桌案,如果是长柄武器,怎么也得先离席站起来,再去砍吧?
除此之外,《三国志-吕布传》还有一处关于戟的记载:
董卓性格刚愎自用,曾经因为一件小事心中愤懑,“拔手戟掷布”。
这里也提到了拔戟,而且点出了真相:手戟。
戟,原本是一种长柄兵器,早期的戟就是讲矛头和戈头绑在一根炳上,可钩杀,可刺杀。
到了后世,戟成为一种单独的兵器,一个近似L型或者“卜”型的金属头,配上一个长柄。
而手戟,便是这种长柄兵器发展而来的投掷兵器,在东汉末到三国这段时间非常流行。手戟近似于一个“卜”字型,看上去像是短柄的戟或者戟头。
这种设计,其实非常符合弹道学的原理。投掷武器要想获得精度,要么向箭一样,设计成长杆状,配上箭羽使用;要么像子弹一样,不停地旋转。
手戟投掷的时候,一手持炳,将其旋转着投掷。手戟在空中自转,很容易维持弹道的稳定。其原理和使用方法,与澳大利亚的回旋镖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上图:澳大利亚土著人发明的回旋镖已经风靡世界
如果旋转投掷出去的是一柄常规的匕首,击中时,其刀刃接触目标的概率是不会超过50%的,但是设计成一个如同戟头一样的“卜”字形或者“L”字形,其刀刃接触到目标的概率则会大大提升。
吕布身为一名精于骑射的猛将,自然也会对其他远程兵器有所研习,在当时,他使用手戟的威名应当也不亚于他使用弓箭的威名。
然而到了南北朝时代,因为战场环境的变化,手戟被淘汰并且慢慢失传,到了明初,罗贯中已经不知道手戟为何物,故而误传吕布使用的是“方天画戟”。实际上,“方天画戟”这种形制,直到宋朝才出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